产品描述
欧盟医疗器械法规(MDR)自2021年实施以来,已成为医疗器械市场准入的标准。相较于旧版指令MDD,MDR在监管范围、技术要求和流程严谨性上均实现显著升级。本文将系统梳理MDR认证的流程与关键要点,为企业提供合规路径参考。
一、认证适用范围与分类
MDR将医疗器械按风险等级分为四类:I类()、IIa类(中)、IIb类(中高风险)和III类(高风险)。分类依据包括器械的侵入性、作用时间、能量供应等因素。例如:
I类:非无菌口罩、普通手术器械(可自我声明,公告机构介入);
IIa/IIb类:助听器、呼吸机(需公告机构审核);
III类:心脏支架、(通过公告机构严格评估)。
值得注意的是,MDR扩大了监管范围,将部分非医疗用途器械(如类眼镜)及含纳米材料的器械纳入管控,同时要求重复使用器械通过公告机构符合性评估。
二、认证流程
1. 准备阶段
分类确认:根据MDR附件VIII的22条分类规则确定产品类别。
质量管理体系(QMS):建立符合ISO 13485标准的QMS,涵盖设计开发、生产、风险管控等环节,并嵌入风险管理流程(ISO 14471)。
欧盟授权代表(EC Rep):非欧盟制造商需欧盟境内代表,负责文件存档及监管沟通。
2. 技术文档编制
技术文档是认的,需包含以下内容:
产品描述:规格、型号、预期用途及分类依据;
设计与制造信息:图纸、工艺流程、关键供应商清单;
通用与性能要求(GSPR):逐条声明符合MDR附件I;
风险管理文件:风险分析报告及控制措施;
临床评估(CER):包含临床数据(如自有试验或等效器械文献)、PMCF(上市后临床随访)计划及收益-风险分析;
标签与说明书:CE标志(含公告机构编号)、UDI码及符合MDR的语言要求。
3. 公告机构审核
选择公告机构:根据产品类别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(如TÜV SÜD、BSI)。
审核流程:
文件审核:审查技术文档完整性、临床数据充分性及风险管理有效性;
现场审核:评估生产设施、QMS实施情况及产品一致性;
发证:通过后颁发CE证书(有效期长5年,需年度监督审核)。
4. 上市后监管
上市后监督(PMS):持续收集不良事件、用户反馈,定期新PMS报告;
定期新报告(PSUR):高风险器械需每年提交;
警戒系统:严重不良事件需在15天内通过EUDAMED数据库上报。
三、MDR与MDD的关键区别
法律性质:MDR为法规(直接生效),MDD为指令(需成员国转化);
监管范围:MDR纳入多产品类型,强化临床评价与上市后监管;
技术要求:MDR要求详细的技术文档,新增UDI系统及PMCF计划;
认证难度:分类规则增至22条,临床数据要求严格,公告机构审核深入。
四、认证挑战与时间成本
时间周期:I类器械约6-12个月,III类器械可能长达2-3年;
成本估算:器械约2万-5万欧元,高风险器械可达50万欧元以上;
常见难点:临床数据不足、技术文件不完整、QMS未有效实施。
五、过渡期安排
原MDD证书迟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(部分I类产品延至2028年)。企业需在2024年5月26日前提交MDR认证申请,并于2024年9月26日前与公告机构签署协议,以确渡期顺利衔接。
手机网站
微信号码
地址:广东省 深圳市 宝安区 西乡街道 固戍社区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地铁口鸿宇商务大厦
联系人:黎小姐女士
微信帐号: